摘要:好的课堂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。如何让学生笼罩有效语言所激发的数学思维,从而默默进入数学知识的王国呢?这里从激励性、诗意性、幽默性等几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的基本策略。
关键词: 魅力课堂 激励 幽默 思维载体 数学课堂教学语言
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:教师的语言能力在很大范围内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思维的程度,我们应该这样理解:一个好的老师,其实是擅长运用教学语言的人。充满魅力的课堂,就此拉开了思维的序幕。
诗意、幽默的课堂教学语言成为了思维的载体。心旷神怡的课堂,语言是学生积极思维的催化剂。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,就这样不知不觉中引人入胜,化枯燥为生动,变腐朽为神奇,引导学生主动参与,教学效率渐渐得到有效地提升。
一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不如意之处。在新课改的今天,怎样才能练好语言,当前的教学课堂中有哪些不足?让我们亲身感受一些熟谙目睹的教学片段。
还有的同学,当然可以指少部分同学,压根就不会,可能人家说会了,自己说不会显得无能,因此也随大流的说会。
这几种情况,不去具体分析,具体地给出解决方案,只是一句轻飘飘的“会”掩盖过去,将来一定会暴露出大缺陷,给本来安好的课程教学打上一个结结实实的耳光。如果这种不良现象,占课堂对话的三分之二,甚至更多,这是一件值得推敲的事。
与此相似的,还有“懂了吗?”,“好不好?”大量类似的教学语言都存在着很多弊病,教师需要斟酌自己的教学语言,使之有利于实际的课堂教学。
2.“你真行”,这句教学语言的不足。听课中,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教学情景,提了一个简单的问题,学生回答正确,教师会随即激情洋溢地把手一挥:你真行!你真棒!于是同学则齐刷刷地伸出大拇指或者鼓掌称赞,接着,又有一个孩子也是如此,一堂课,除了课件的丰富,此起彼伏的“你真行”机械性的表扬不绝于耳。
这位老师重视赏识教育,重视鼓励是必须肯定的。但赏识,非要赏识到如此不值得表扬的细节吗?值得斟酌。
3.关于“1、2、3,请安静!”的不足。
我们听过小学低、中、高年级的课,尤其是低年级的课,小朋友思维十分活跃,有时不按教师预设的套路走,这时上课教师急了,为了增加公开课的效果,在小朋友思维浪涌,异彩纷呈之时,赶紧来了一个急刹车,这急刹车的招数往往就是“1、2、3,请安静!”喊一遍没用,就连喊几遍。直到小朋友掐灭思维的火花,让本来异彩纷呈的十分活跃的思维场景立刻停顿、安静。变为统一的无声无息。或渐渐地又引入老师的预设范围,于是这样的公开课,因为得到有效掌控,一致得到好评。
这样是否可以呢?我认为不可以,尽管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情况。这样做,牺牲了大部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价值,这样做只适合于教师公开课的表演。
在类似教学语言的运用下,孩子们缺失主体、压抑个性化的积极思维。新课标的创新、辩论沦为一片虚幻。,因此,我们在现实教学中,必须丢弃和改造类式的教学语言,应该尽量让新课程指引下的教学课堂焕发特殊的生命光彩。
二、小学数学课堂语言应用的策略
怎样运用教学语言艺术,让之为教学课堂增加实效,散发魅力,在此略作探索。
师:同学们,今天胡老师带来了两道二年级同学的除法算式,请你们快速写出他们的笔算过程。
出示24÷4= 21÷5=
学生独立完成
师:(出示答案),写对的请举手。
师:恭喜你们已经达到二年级小朋友的水平。
生:(哄堂大笑)老师,我们都五年级啦!
师:是啊,五年级就应该拿出五年级学生该有的水平,二年级时,我们知识有限,除到余数就结束了,但是现在你们真的觉得余数1不能再继续,继续除以5了吗?
生:可以。
师:好,那就请你在竖式基础上继续除下去。
教师故意预设,“恭喜你们达到二年级小朋友的水平”,引出学生的“我们都五年级了”,从而激发学生的信心,主动探究新知的热情。
2.借童谣,巧记数字生诗意。
师:知道圆周率吗?
生:知道。
师:多少?